一、刷屏热议:当「天猫 + 小红书 + 打通」成为关键词
二、红猫计划核心:全域链路打通与双模式投放
1. 两种核心投放模式:UD 与 CID
- ① UD(阿里代投):
- 模式解析:商家将投放预算交给阿里,由阿里通过算法模型优化投放策略,覆盖小红书全域流量(含发现页、搜索页等)。
- 前身与福利:UD 的内测版为「星伴计划」,商家投达人种草时,阿里最高可按投放金额反哺 30% 投流金额,并通过小红书效果广告一级代理商下放资源。
- 内容要求:笔记需引导用户「回淘搜」(如文案植入「淘宝搜索 XX 关键词」),但不破坏种草内容的原生性。
- ② CID(商家自投):
- 模式解析:商家自主在小红书聚光平台选择「种草直达」功能,定向淘宝端为转化目标,全程自主操盘投放。
- 共同特性:两种模式均支持全域流量跳转(用户从发现页笔记直接跳转淘宝),且定向能力、投放场域完全一致。
2. 时间节点与开放政策
- 「星伴计划」持续至 2025年5月底,结束后 UD+CID 模式全量上线,覆盖全类目商家,无需额外提报开白。
- 配套资料:官方提供《红猫计划 - 种草直达产品手册》《UD 代投操作指南》等,商家可通过平台或代理商获取。
三、技术升级:UID 链路如何打通「数据最后一公里」?
此次合作的隐藏亮点是UID 路径的迭代—— 融合「种草直达」与「小红星」数据监测体系:
- 小红星的进化:从「云监测」升级为「跨平台实时数据追踪」,可直接监测用户从小红书笔记到淘宝店铺的进店、加购、成交等后链路行为。
- 价值意义:
- 对商家:告别「种草效果模糊」的痛点,实现「内容曝光 - 点击跳转 - 交易转化」的全链路数据可视化,优化 ROI。
- 对行业:标志着小红书从「纯内容平台」向「科学营销平台」的转型,填补了跨平台效果评估的空白。
四、战略博弈:阿里与小红书的「各取所需」
「红猫计划」的诞生,本质是两大平台阶段性需求共振的结果:

- 阿里的「流量焦虑」:
作为货架电商,面临拼多多、抖音等竞品的流量分流压力,急需通过小红书的「种草生态」获取优质用户,强化「搜索 + 内容」的双重增长引擎。 - 小红书的「营收困境」:
尽管拥有超 3 亿月活用户,但平台营收规模与用户体量不匹配,多次冲击上市未果。阿里以「巨额广告采买」为筹码,直击小红书「商业化增速」的核心诉求。 - 合作背后的「暗线」:
早在前年「小红星下线」时,阿里便试图打通链路(曾有 PR 试图干预相关报道),此次合作是其长期战略的延续,而小红书则在「自闭环」与「流量变现」间选择了短期妥协。
五、行业追问:小红书会放弃「自闭环」吗?
尽管「红猫计划」强化了「大闭环」链路,但小红书的「自闭环」生态不会消失:

- 平台价值逻辑:
若仅依赖「卖流量」,小红书将沦为「电商导流工具」,失去内容社区的核心竞争力。自闭环(如小红书店铺、品牌号交易)仍是其构建「内容 - 消费生态」的根基。 - 品牌策略分化:
- 小闭环适用场景:低客单、决策周期短的品类(如快消品),适合在小红书内完成「种草 - 购买」闭环。
- 大闭环适用场景:高客单、长决策链品类(如家电、奢侈品),需通过「小红书种草 + 淘宝转化」的组合拳提升信任度。
六、代理商视角:从星伴计划到全量落地的实战经验
作为小红书效果广告一级代理商,我们从「星伴计划」阶段便深度参与测试,总结出三大核心策略:
- 内容优化:在种草笔记中自然植入「淘搜引导」(如评论区置顶「淘宝搜 XX 享专属优惠」),平衡原生性与导流效果。
- 数据复盘:利用 UID 的跨平台数据,重点分析「笔记点击率 - 淘宝转化率」的关联度,淘汰低效内容。
- 预算分配:对新品牌优先采用 UD 模式(借助阿里流量反哺降低成本),成熟品牌可尝试 CID 自主投放。
七、4 大官方手册助力落地
如需深入了解「红猫计划」:
- 《红猫计划 - 种草直达产品手册》:链路操作全流程图解
- 《UD - 阿里代投操作指南》:预算分配与反哺规则
- 《UID - 聚光种草直达手册》:数据监测指标详解
- 《星伴计划规则手册》:历史案例与效果对比
结语:红猫计划的「双面性」
这场合作既是阿里「流量破局」的关键落子,也是小红书「商业化提速」的无奈选择。对于品牌而言,需把握「双闭环并行」的窗口期 —— 用大闭环撬动阿里流量资源,用小闭环沉淀社区用户资产。未来,随着平台博弈的深化,这条跨域链路或将持续演变,但不变的核心始终是:内容价值决定流量转化的天花板。
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