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是你是先做抖音,再转做小红书,很多人会直接把抖音的素材搬过来用。

结果却发现:抖音上表现很好的内容,到了小红书却怎么都推不起来。

明明都是做内容的平台,为什么双方差别这么大?

今天酷宇宙就从三个维度,把这个问题讲清楚:

两个平台虽然看起来都是内容社区,但底层的算法逻辑、用户习惯和内容生态,其实有本质上的不同。

用户习惯不同

抖音是“杀时间”,而小红书是“省时间”。

  • 抖音用户追求沉浸式娱乐,想暂时逃离现实;
  • 小红书用户往往带着明确目的来搜索,寻找解决方案。

一个希望你忘记时间,一个想帮你节省时间。

抖音讲究“3秒必出高潮”,小红书允许你用前5秒抛出痛点,再用1分钟娓娓道来。如果把抖音那种快节奏、强刺激的叙事方式直接搬到小红书,用户可能会觉得“太吵了,不够优雅”。

抖音是“我推你看”,小红书是“你搜我有”;

小红书的用户习惯主动搜索、做功课,他们期待看到真实、有用、能涨知识的内容,消费决策也更理性。

小红书用户表达认可的最高方式是“收藏”,代表“这内容以后还用得上”。

抖音用户则更习惯“点赞”,更多是一种即时情绪的反馈。直接搬运的抖音风格素材,往往因为信息密度不够、缺乏收藏价值,很难在小红书获得推荐。

平台算法不同

两个平台的推荐机制也有较大差异。

小红书的算法非常看重CES评分(尤其是评论、转发、关注这些深度互动),以及内容与搜索关键词的匹配度。

抖音的算法则更侧重“实时赛马”,在冷启动阶段快速评估视频的停留率、互动率、完播率等数据,决定是否推进下一个流量池。

内容风格不同

在抖音,内容是为BGM服务的;在小红书,BGM是为内容服务的。

抖音的爆款常常由神曲驱动,音乐是灵魂;小红书的爆款则由信息价值驱动,音乐只是背景,甚至可以被关掉。直接带着抖音热门BGM过来,反而可能干扰用户获取信息。

小红书用户对图文和视频的审美期待是:精美、整洁、有高级感、有生活气息。

抖音上常见的一些风格,比如快速缩放、夸张音效、强剧情反转,在小红书用户看来,可能显得粗糙、吵闹,甚至有点“low”,难以建立信任感。

那小红书该怎么做内容?

核心是追求“价值感”和“收藏欲”。做内容时要不断问自己:“用户看完有收获吗?这内容值得收藏吗?

攻略、清单、教程、深度测评、知识科普……这类能提供实用价值的内容,天生就更受小红书欢迎。

最重要的一点是:为小红书定制内容,告别简单搬运。如果实在想复用抖音素材,也要做深度改造,比如:

  • 换上更安静、精致的背景音乐

  • 放慢节奏,补充干货知识点

  • 视频开头改为抛出具体问题或点明“价值点”

举个例子:干货型笔记

我们发现,干货型笔记是非常好的转化型内容,几乎所有功效型产品都离不开干货科普或选购攻略。这类内容在投放中极为重要,甚至能决定ROI。

但在抖音,这类内容的数据往往很差——用户很难耐心看完并下单。可见,不同平台的内容适配非常关键。

有没有哪种内容能在两个平台都吃得开?

你会发现,他们在小红书的图文内容和短视频内容,效果差异很大。

短视频带来的转化效果更明显,因为他们把短视频投放在了小红书的“视频流”里。

在视频流中,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抖音很像:可以一直上下滑动,沉浸观看。

只有退出视频流,才会回到常规的双列信息流。

所以,小红书视频流的逻辑和抖音类似,在抖音好用的素材,在这里也可能跑得不错。

酷宇宙最后总结一下

抖音素材在小红书跑不动,不一定是你内容不好,更可能是因为“没放对地方”。

解决方案有两个方向:

  1. 尊重平台差异,为小红书量身打造高价值、易收藏的原生内容;

  2. 专注在小红书的视频流中投放抖音风格的素材。